千江有水千江月
——参加第13届《现代与经典》有感
和冯美娟老师走出东南大学《现代与经典》的活动现场时,我们依然在热烈地讨论着,带着聆听名师后的激动,也有大师们睿智深刻的理论给我们的深深启迪。 赵志祥 老师的幽默诙谐、 孙双金 老师的童真童趣、 薛法根 老师的扎实细致、 郭初阳 老师的创新求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人深思的,还是 王崧舟 老师和他带给大家的《一望月》。
王 老师的课没有字词句篇的艰涩分析,而是站在一个高度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把握和提炼。“千江有水千江月”, 王 老师的课有“千江有水”般浩淼、顺畅,有“千江月”般明朗、清幽。 王 老师多元解读课本,第一种解读提炼出课文描写的三个不同的月: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由“江中月”学生读出许多感受:柔美恬静、心旷神怡、清幽旷远……江水与月光融为一体, 王 老师概括成这叫“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从“诗中月”学生感悟到诗人望月时心绪各不相同,好奇、孤独、思乡、欣慰、忧愁等,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心中月” 王 老师把它浓缩成一句话,训练学生整体把握与概括能力。第二种解读, 王 老师认为江中月是观察所得,诗中月是回忆所得,心中月是想象所得,无形中教给孩子写作的构思和选材,可以写看到的,可以写回忆,也可以写想象的。第三种解读,江中月写月亮的现在之美,诗中月写月亮的过去之美,心中月写月亮的未来之美。第四种解读,江中月有散文的味道,诗中月有诗歌的味道,心中月有童话的味道,无形中教给孩子文学的体裁样式。四种不同的解读, 王 老师汇成一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告诉学生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第二教时, 王 老师着重进行练笔的指导。
课后, 王 老师讲了诗意语文中新的思考即三个平衡:读法与写法的平衡,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传承和创新的平衡。句句直指语文教学的核心。
王 老师让我深深佩服的,除了他精彩的课堂外,还有他这种孜孜以求的钻研精神。他曾费尽心血上了许多著名的公开课,每每叫人拍案叫绝,可他没有陶醉满足,依然孜孜以求,不断超越自我。这种永远向上,永远追求的状态不由让人肃然起敬。这与我们牛小倡导的“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的精神何其一致啊!
但愿我们 能在这种 精神的引领下,践行“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精彩课堂,实现“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