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 感悟
——现代与经典小语研讨活动观后有感
第十二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四月八日在南京举行,怀揣着期待和敬仰,我又一次来到了古都南京。踏进东南大学的大门,迎接我们的依然是那熟悉的校园,依然是那高大的梧桐树,还有那扑面而来的浓浓的大学特有的文化气息。三天的时间,我在这儿欣赏着,感动着,幸福着,品味着……
欣赏与等待 于永正老师在上《番茄太阳》一文时,他时常提醒学生:读书跟欣赏风景一样,进入风景区要边走边欣赏,看到美景要停下来慢慢欣赏。读书也一样,边读边欣赏,读到好的句子,就停下来细细想,慢慢品,就能读出味道,读出语感。是啊,老师就像是带团旅游的导游,风景秀丽处决不能匆匆而过,而要驻足欣赏。
孙双金老师在上《幸福人的衬衣》一课时,他在引导学生将“一个快乐的小伙子正唱着歌修剪葡萄藤”这句概括成什么快乐时,指名回答的学生卡壳了,孙老师没有马上剥夺他发言的权利请另一个学生来回答,也没有急于告诉其答案,而是给他一个静静的空间,给一个漫漫的时间,让他沉静下来,让问题的答案在这静静的氛围中很自然地出现,并在他说不好的时候,给予了相关的提示,让学生自主建构,合作解决,这样不仅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也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心智,需要我们驻足欣赏,耐心等待。
真情的融入 第一次听戴建荣老师上课,果然名不虚传!他上的是古诗《送元二使安西》,诗如画,人如诗。他那动情的语言能一下把我们带到远古的唐朝渭城。老师与孩子们时而低吟浅唱,时而开怀诵读,动情之处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一度都无法上课,此时的许多听课老师也在台下热泪盈眶,完全沉浸在杜甫和友人依依惜别的款款深情之中。自古以来,有了情,文字才有了生命的活力,有了情,人间才有了顽固不巧的诗篇。老师在上课时只有融入真情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
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我始终看到的是他面带亲切的微笑,经常听到的是他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称赞,时而还会抚摸一下孩子的肩,他的举手投足我都能感受到他对孩子浓浓的爱。他在课堂上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善待孩子”,虽只四个字,却字字重千金,让我受益终身。是啊,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只有让学生从小感受爱,长大孩子们才会把爱传递。
用真情上课,用真心爱生,这样的课堂才会情意浓浓。
构思的巧妙 语文课上教给学生什么?怎么教?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在张祖庆老师的课常常让我们为他的巧妙构思所折服。教学生字无非是正儿八经的教,字音、字形、扩词……然而张老师的那张独特的ppt却让大家眼前一亮,原来生字可以这么教!他的板书也是那么独特,用包含的形式圈画出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形象地解释了课文中的难以理解的东西,让难点一下子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巧妙地点拨了本文的道理。
这次活动,我领略了于老质朴自然的大家风范,品尝了孙双金老师的幸福课堂,欣赏到了倪鸣老师循循善诱的点拨引导,岳乃红老师别具匠心的构思,张祖庆老师的“独一无二”……大师们演绎的一个个精彩让我回味无穷,听名师的课如嚼橄榄,越嚼越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