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这样教古诗,有味道!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11日     点击次数:      作者:jiangyanbo     来源:

两天半的亲耳聆听,亲眼目睹,走近名师,品位不同风格的教育盛宴,让人大开眼界。最让我欣赏的是 戴建荣 老师上的五年级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课,他的教学方法独特创新。听着他的课,不由自主就跟着他沉入其中,不知不觉中就热泪盈眶。这感动源于一个男人在近两千双眼睛的关注下的流泪,这感动源 于一个 老师对小语教学的执著与热爱,源于一个语 文 老师对中国宝贵古典诗文精髓的钻研与传承。这样教古诗,有味道!  

在课堂中,他首先搭起了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沟通之桥”。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戴 老师与学生交心的能力吸引了我的注意。当他发现学生回答积极或正确时,他的反应可以说是夸张的,他会睁大眼睛,用惊喜的口吻说:“你读的太精彩了!”“你不光读得投入,表情还很丰富呢!”“你们班同学对文学方面的积累可真不错呀!”……可以想像,被表扬的个人或群体的心态会有怎样的变化。当学生回答有失偏颇时,他并没有直接加以指责或纠正,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引导学生再次琢磨,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很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拢了这些对他并不熟悉的孩子们的心。在课的结束处, 戴 老师配着那幽幽的古琴声,引领学生进入古诗塑造的那种依依惜别的意境时,几度哽咽,学生也深深地陷入那份真切的忧伤中。我想,对这样会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学生无疑是欢迎的。一堂六十分钟的课,学生爱上了这位能解说、懂幽默、感情 丰富的戴 老师了。  

其次, 戴 老师为学生搭起了一座通往古诗殿堂的大桥。《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是送别诗,但如果要让学生真真正正地感悟诗人的那种意境,难度也是很大的。一来学生不了解安西、阳关,以及那阳关外的荒凉,二来在于当时那种交通状况造成的离别之情,不易为学生掌握,再一个学生对作者并不了解和熟悉。所以,要学生融入课堂,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就需要在课堂设计上下一番功夫。 戴 老师从写课题入手,让学生仔细“看老师写课题”,想一想为什么那样写,从而正确读好课题;出示中国地图,老师介绍,让学生了解西安的地理位置,解释“阳关”时,老师让学生回忆还有哪些关?如果在地图上把这些“玉门关”、“山海关”、“嘉峪关”等连成一条线,就是万里长城啊!从而巧妙地让学生安西的环境恶劣。在指导学生读古诗时, 戴 老师采用平长仄短的规律,引着学生读。他以汉语拼音的四声为标准,读音为一、二声的归入平声,三、四声的归入仄声,并在诗句上标上平仄符号。通过范读、看手势等手段,指导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出古诗的味道。 戴 老师没有逐字逐句解释诗文,但他抓住诗中的“柳”、“客舍”、“一”、“酒”、“故人”等字词,借助拓展的阳关遗址图片、王维等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不是送别,而是诀别,从而真切地体会王维与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时, 戴 老师用和着古典《阳关三叠》的旋律唱诗,把自己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把诗文中的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学生在他的带领下穿越时空,来到那朝雨润湿轻尘的客舍前,伤心地送走自己的好友元二,不舍呀……孩子们跟随 戴 老师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唱,时而吟……  

  老师——一个会用智慧来造桥的“工程师”!他的课荡气回肠,课中有画,画中有情,人、情、诗融为了一体!既引领我走进了古诗文教学的艺术殿堂,也让我领略了诗歌吟诵的独特魅力。这样教古诗,真的有味道!  

                                                                       2011-4-10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