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报告:
实效性,小学语文教学不懈的追求
主讲:崔峦
大体内容如下:
现代阅读:读什么,怎么读,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经典阅读:就是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要厚今薄古,厚中薄外,鼓励学生多读古典诗词、古代和现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品等。
怎么看课?
1、看是不是语文的阅读课。每一门学科都注重阅读,其他学科的阅读关注得“意”,即了解资料的意思。而语文阅读不仅关注得“意”,更注重得“言”,即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受到人文的文学的美的熏陶。
2、看是不是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小学的语文课,旨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重在打好基础,培养小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既要避免削弱基础,也要避免拔高要求。
在这儿, 崔峦 老师举了个例子:1962年,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长提出:小学生小学毕业,要能看懂新华日报,会写普通的应用文,没有错别字,句子通顺,加强听写能力的培养,毕业时能记扼要的提纲。 崔 老师举这个例子,意在强调:现在的小学生也要提高听课记笔记的能力,老师要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免得到了中学上课不会记笔记而导致成绩下降。在这儿, 崔 老师特别强调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如查字典等。
3、谁是主角?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的活动应该少一些,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尽量多一些,要落实到学的过程上、效果上。
课改八年来,有喜有悲。忧的是:课改八年了,师生的负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这是与课改的初衷相违背的。
一、实效性不高,主要表现在:
1、中国孩子阅读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发达国家孩子的阅读从幼儿开始,从学前教育前就开始了,主要通过家长讲故事的形式。
2、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太小了。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小学六年必须读145万字,中国孩子因为地区等的差异而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缺乏大量的阅读。而且,中国孩子的抄写、做试卷、重复性的、机械性的作业太多了。
3、阅读能力不强。举例,说明中国的孩子初步阅读时的整体感知能力、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教师水过地皮湿的教学,训练不力。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有三个层次:
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利用文本信息作出判读和解释的能力。
4、距离建设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目标还很遥远,没有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引进家庭。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1、与汉语教学的特点有关,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
斯霞老师在1958年提出了分散识字,1982年黑龙江搞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2001年课改以来认写分开、多认少写,通过这些改革,旨在能够让学生提前进入阅读。但是,因为考试以及教师的原因,人为的拔高了写字的要求,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现在,语文课程标准重新修订,把原来“认1800字、写1000字”的要求降成了“认1600字,写800字”。
2、提供给小学生的阅读材料太少。
3、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有序的阅读教学的序列。
(1)培养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够快而准的找出重点词句。
(2)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感知信息、理解信息、分析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对信息作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能抓住文章的主旨,品评欣赏文本的语言,能了解并领悟文章的写法。
(4)阅读的技能。主要指朗读、默读、精读、快读、浏览、跳读的能力,阅读的习惯(读书看报、查资料、查字典、不动笔墨不读书等的习惯)。
4、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不高,主要是课堂效率低。两三课时讲一篇课文,是不是浪费,是不是面面俱到?而且课堂上,普遍存在教师霸权,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少、机会少。(我的理解:这也许就是拙娘生巧女。)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脱离教课文的套路,课文仅是个例子,教师要通过这个例子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能力的培养点、方法的习得点”。
三、怎么办?
1、千方百计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语文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
2、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课堂教学)。要弄清年段、单元、课文、一堂课的目标。而现实中,目标把握不准,越位和不到位的现象较普遍。低年级向中年级靠,中年级向高年级靠,高年级向初中靠,这都不行。低年级应以识字教学为重点,注重朗读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中年级重视读懂一段话的训练,要教会学生把握一段话的主要内容;高年级要从精读中悟写,学会通过略读获取信息。
低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1)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认的字必须能正确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必须写对写好会用。教师可以通过把能认识的字(或会写的字)组成词语来认(写),所以,小学阶段要求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其中2500会写,这就能组成7500个词语。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强调整体识记,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巩固。在写字教学中,主笔画和字的结构要指导到位。每节课都要花几分钟写字。教师要通过学新温故,要通过比较辨析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等。 崔 老师特别说明:高考作文错一个字扣1分!要建立学生自主识字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识字,每周用一节课交流识字成果。要相信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2)朗读的指导和训练。低年级应该要求所有学生正确的读,而不是有感情的读。读正确的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初步语感。怎样读正确?要做到以下三点:每个字都能读准,特别是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不多字少字,不颠倒重复,读准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理解少量的重点词和句(举例:斯霞老师教“祖国”。)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目标:(1)继续重视识字和写字的教学。(2)加强词和句的教学。词句的教学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A能找出重点词句。(用的准确的词,如《荷花》里的冒;能揭示文章主旨的词句;能统领全文的词句;能总结全文的词句;过渡句;不理解的词句等)B教会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重点词句。(换词;读词句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理解等)C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如《猫》一课里:说它……D注意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并学会再表达中运用。(3)阅读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如:理解重点词句;概括段意;了解段和段之间的联系;揣摩构段方式等。
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1)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要先自学后师生共学。可以通过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初读后写一点初读的感受;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或者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语言方面、写法方面的问题。(2)从阅读不同文体的文章中得其法。比如:写景状物的文章,要指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有顺序地写,边写景边抒情(《记金华的双龙洞》);写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顺序,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感情;写人的文章,要引导学生重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通过语言、外貌、动作、心理来写;说明性的文章,要让学生读懂说明什么,了解说明的方法。
最后, 崔 老师以一首诗结束了他的精彩讲话:
依标种好自家田,
扣本找准训练点。
识书读写动天君,
惜教丰学谱新篇。
标:课标。训练点:指语言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
识书:识字。天君:孩子。惜教:教师尽量少教。丰学:让学生多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中心:语文课,就上成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