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大自然的文字
牛塘中心小学 蒋丹亚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欣赏一组图片。看了这组图片有什么感受?
2、大自然丰富多彩,她充满着生命的神奇与魅力;大自然奥妙无穷,她满载着人类的历史与未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有关大自然的文章,它将指点我们去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它将引领我们去领略大自然的风采。
3、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知道作者是谁吗?用一句话介绍你了解的伊林。
出示作家卡片。
4、过渡:看了课题,你肯定产生了许多疑惑,“文字”,我们都知道,翻开我们眼前的课文,满眼就是,通过文字,我们学到了许多知识,可“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呢?这些文字又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指名读课文,相机学习一些生字,新词。
2、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分别写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
3、如果把大自然看成是一部书的话,那这部书可以分成上下两册,给这两本书各起个名字?(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分别是哪几自然段的内容。
4、课文中哪句话把这两册书给联系了起来。(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在会读它的人看来也是一本有趣的书。)“也“看出了什么?能不能仿照这样的句子给第二、三段加个总起句?
三、 品读文字,热爱自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我们赶快翻开这部书吧,看看天书中的星星,它能告诉我们什么?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二节,思考:星星告诉我们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
2、交流:
(1) 认识小熊星座。
(2) 体会关联词运用的作用。板书:辨别方向
(3) 水手们会读星星这种文字的本领是与生俱来的吗?板书:观察
(4) 指导感情朗读。
3、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如何学习“星星”这种文字的?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按照刚才的学法课文第三节。
2、交流:
(1)、砧状云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句子读读。
(2)、出示图片看看砧状云的样子。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
(3)、看到不同的云我们就能知道不同的天气,所以,会读云朵这种文字,我们就能——板书:预测气象
(4)、这可真是有趣的文字,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5)、其实,会观察的老农老早就能读懂云朵这种文字了。
出示农谚读一读。不懂的理解。
过渡:学习了神奇的天书中的星星和云朵这两种文字,我们再来读读有趣的地书。
(三)、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同学们按刚才的学法自己学习五、六两节。
2、交流:
(1)、石灰石的形成。
(2)、懂大自然的文字的人知道 。(教师强调“由贝壳造成”)
(3)、现在的建筑工地,竟是曾经的汪洋),真是沧海桑田!(齐读第五自然段)
(4)、明白花岗石的到来。
出示: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5)、你是明白大自然的人吗?你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出示材料:冰川是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巨大冰体。冰川在运动过程中把它携带的碎屑物转移到他处。冰川搬运的物质称为冰运物。冰川搬运能力很大,可将粒径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块搬走
(7)、师:它一下子就把花岗岩搬来了?
生交流。
师:怪不得,作者用了个“爬”字写出速度之慢。花岗岩“爬”来的时候,这里还没有森林呢!
小结:从石灰石和花岗石这两种文字中,我们读懂了,脚下的土地发生的变化。
板书:地质变迁
3、你还认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说一说。
4、难怪课文中说
出示“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你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5) 那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学习第七小节。
板书:观察 看书请教
三、总结课文
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四、课外作业
1、读一读《大自然的语言》。
2、仿照课文的形式写一种大自然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