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登录
首页 走进牛小 新闻中心 工作指南 教育科研 德育纵横 党群工作 班级网站 专题网站
栏目列表
 
 
快速连接
 
 
最新更新
 
牛塘中心小学校长 陈子 01-19
常州市骨干教师 黄曙英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吕青 12-29
武进区学科带头人 周小… 12-29
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蒋丹萍… 12-29
 
  首页 >>教育科研>>学科建设>>语文组>>文章内容
 
让小组合作学习真实而有效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26日     点击次数:      作者:chenzi     来源: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探究性教学形式,在当今各科教学中的使用频率都非常高。《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做如下诠释: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自我表现的宽松氛围,有利于师生间、生生间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它为每个小组成员(就是每个学生)创造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弥补了教师个人无法照顾到的个别差异,有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大力倡导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我们在轰轰烈烈的背后不难发现: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他们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仍是以少数尖子生为主,附动的多,互动的少,效果很不理想。只要稍做留心,你就会发现这些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个共同的毛病:那就是组织指导很不规范。有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明确,学生无所适从;有时是合作学习的任务过于简单,学生无所事事;有时是合作小组里根本没有分工,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有时是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随意安排,师生都在敷衍了事……这些都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有些老师甚至对小组合作学习产生了怀疑。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规范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之真实而有实效呢?笔者以小学语文课堂为例,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第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讲究科学。

合理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相促进的作用,是合作行之有效的必要保证。因为学习内容不同,有时可以有不同的分组。例如当学生中出现意见分歧时,可以让持相同观点的学生分成一组,有利于统一意见,进行小组间的辩论,这种分组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而更多的时候则是采用相对固定的分组,以利于各成员之间达成一定的默契。为了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这个分组就需老师花费一番心思了。

首先,小组中的人数不宜过多,一般在46人之间。他们座位相对集中,学生只要转过身或移动一下位置即可。小组中必须有一位大家信得过的小组长,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并且乐意帮助别人,在进行小组活动的时候,可以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迅速安排好小组成员各自的任务;并能引导小组中的学生扫清学习障碍,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小组讨论出现“跑题”时,把学生“拉”回来。所以,小组长的选择至关重要。当然一开始可能没有那么多“理想”的小组长,这就要在一次次具体的合作学习实践中慢慢培养了。

其次,小组中还需要有一位书写规范的学生。高年级学生在书写时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并具有概括能力,能把组员“智慧的火花”及时保留下来。当然了,如果有条件的话,小组中最好还要有一位擅长画画的学生、能歌善舞的学生,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给小组合作学习锦上添花。

记得在《鲸》一课的课堂教学中,“鲸的生活习性”这一段我就是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鲸的睡觉”一段时,有的小组采用画画的方式,把鲸“头朝里,尾巴向外”的姿势画下来,再由一位学生解说;有的小组采用的是表演的方式,六个组员就是六条“鲸”,先是头朝里聚在一起,然后一听到声响,立即四散逃开;还有的小组采用边朗读、边表演的方式,兴趣浓浓……因为各小组成员的特点各不相同,他们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小组成员发挥各自特长,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变得丰富多彩,富有活力。

第二,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要十分明确。

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时会出现乱哄哄的一片,看似热烈讨论,其实没有实效,交流时也找不到最佳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没有意义了。这往往是由于合作学习前老师的要求没有明确,学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做,做多长时间,心中无数,所以做到哪儿算哪儿。目标不明确,结果当然不会理想了。

一般说来,小组合作、讨论之前,先要给学生充分阅读、独立思考的时间,提示学生怎样提问题,这是有效合作的基础。然后再交代清楚讨论的内容:讨论什么、怎么讨论、讨论多长时间,都要十分明确。这样,小组长才会在组长协调下,充分交流,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最后确定最佳方案。

《中小学教材教学》(小学版)第二期上刊登了“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获特别奖的香港黄锦燕老师执教的《漫谈沟通》一课的教学实录,其中老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就十分明确,是一个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案例。她先是让学生自由地读课文,想想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老师问:“读完课文后,有没有留心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这是提示学生怎么提问。)接下来我们进行‘问答大比拼’。”(发给每组一张答题卡)提示学生:1.请分组讨论。2.围绕课文内容,对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一个问题。3.问题中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4.时限:三分钟。像这样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还会无所事事吗?

第三,小组合作学生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

合作学习的任务要难易适度。如果合作所要解决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用合作思考就可以独立完成,合作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就会流于形式;可如果不布置的问题太难,学生又会摸不着头脑,合作也解决不了问题,学生又会对合作失去信心,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地“备学生”、“备教材”,看看什么地方需要学生“跳一跳”、甚至“跳两跳”才能摘到果子,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巧妙地抓住学生的质疑,看似无意,实则精心地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例如,第九册《习作5》的要求是写一种动物,并在书上提供了习作例文《帅鸽》,向学生启示描写动物的方法。可如果课堂上让学生去自读、自悟,恐怕会费时多而低效率。课堂上,我抓住学生流露出的“不知道怎么写”的畏难思想,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从《帅鸽》一文中领悟描写动物的方法,看哪个小组概括得最全面。学生的和合作热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事实证明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要客观、全面。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能促进组与组之间良好的竞争,加强小组成员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对小组进行评价,关注的重点在小组学习的过程。如:小组成员是否都积极地参与合作了,合作得是否协调,是否遵规守纪,是否能大胆创新……让学生评自己,评他人,找出本组不足,肯定他组长处。经常多角度、客观地评价小组合作,就是在提醒学生应该怎样合作,合作中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促使学生调整本组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和行为,提高本组的竞争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当然,一堂课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宜过多,不是大事小事必合作,合作学习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和价值。我们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要能充分利用好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爱好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促进学生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启发,共同探究,提高能力,做到人人投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校 长:陈 子┋电话:0519-69699558   

    苏公网安备32041202001011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