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用智当个快 乐的 老师
——听桂贤娣老师报告有感
3月26日 听了震憾人心、倍受感动的桂贤娣老师的讲座后,桂老师的事迹至今仍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难以忘怀,她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可敬可爱的思想境界和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她对学生的十分爱心、强烈的责任心;彰显着她人生绚丽的人格魅力。
上个星期我 和时春玉 老师有幸前往苏州参加了“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使我感触多多、受益匪浅,最使我难忘的是小学特级教 师桂贤娣 老师。 桂 老师从教30年教了18个毕业班。在30年小学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她潜心探索,敢于创新,创立并形成了“情感育人”法:形成了“小学语文情感教学特色”;总结出“因生给爱十法”和“学生进步,老师家访;学生再进步,老师再家访”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受到了省、市即全国的教育教学专家、同仁、学生、家长的肯定和称赞。她被誉为“湖北教育专家”“教坛常青树”。
她告诉我们人生这样的一个哲理:每个人一生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态度。如何用平和的尺度、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心态的不同,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让我深深感悟到: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所面对的是最为独特、复杂,是最具有魅力,富于变化、是最具有可塑性的人。可知,我们在繁琐、劳累的工作中,不仅要有着健康的身体,而且更要有着健康心态和良好的精神情绪。
桂老师说:“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真正的爱是“智慧的爱”,是恰到好处的爱,是能够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交往中,她感到,像因材施教一样,爱也应该“因生给爱”,由此她总结出了班主任工作“因生给爱”十法。
1、体弱生爱在关心。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在轰轰烈烈,而在细微之处,特别是对那些身体状况不佳的孩子,我们教师更应关怀备至,这能使学生感到无微不至的师爱,有利其身心健康发展。
2、病残生爱在得体。作为班主任,她特别关注那些残疾学生或有特别病史的学生。责任和使命告诫我必须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学生身理心理不同于普通生,自卑感特别强,对待这类学生,太热情,他觉得你是同情;太冷淡,他觉得你是嫌弃。因此,对他们的关爱,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爱得科学,爱得得体,否则事于愿违。
3、过失生爱在信任。她认为,作为教师,对待有过失的学生,采取简单的惩罚手段,往往无法取得好的效果,因为改正错误需要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常常来自教师的信任和期望。老师一般不喜欢学生犯错,她认为不犯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反而学生犯错的时候往往正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使他们急于求助,这个时候教师不仅要宽容学生的过失,而且要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最重要的是为学生保密,免其自尊受损,这会使学生终生难忘。
4、屡错生爱在耐心。对于屡犯错误、常犯错误的小学生来说,教师的爱一定要有耐心,因为这些学生常常是基本行为习惯不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改正起来必定需要时间和过程,绝不能像包公审案那样语言犀利、对簿公堂,然后拍板定罪。教师特别要注意在态度上坚持耐心耐烦;在语言上讲究严宽结合。这样方可使学生容易接受,进而逐步改正错误。
5、向师生爱在珍惜。她的学生都是十岁左右的孩子,因性格的差异,开朗的学生喜欢跟老师接近,表现出极强的向师心理。交往中,他们对老师的关爱坦诚直率、溢于言表。教师对学生的爱千万不能视而不见,定要倍加珍惜,否则挫伤了学生纯洁无瑕的心。
6、背师生爱在主动。有些学生性格内心,言语不多,在班级里,有的表现出只和少数同学往来,基本上不和老师交流;有的则只和一两个固定的伙伴在固定的地点说说悄悄话,看见老师远远地就避开。对这样的学生,她总是主动地接近他们,努力和他们做朋友,以期最终走进她们的心灵。
7、个性生爱在尊重;个性生爱在尊重。在桂贤娣的班集体里,对于个性鲜明的学生,她和同学们不压抑,不排挤,不把他们当作“另类”看待,而是竭诚尊重他们的一切,使他们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放飞个性,自由成长。
8、普通生爱在鼓励。学习成绩,行为表现都一般的学生,最容易被老师忽视。她深知这些学生其实特别需要老师的鼓励,一个欣赏的眼神、一句赞赏的话语、一声亲切的抚慰,都可能让他们信心倍增。即使在犯错时,他们也会因为老师的鼓励而乐于接受批评,积极主动地改正错误,争取进步,所以,她非常重视抓住时机对普通生进行鼓励。
9、学困生爱在赏识。作为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课堂成了她倾注爱心的主要阵地之一。特别是对那些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她都真心诚意地倍加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她说:“在这里,没有所谓的‘优生霸气’,没有所谓的‘差生沮丧’,师生亲密无间、平等和睦,情感交融,整个课堂几乎达到了情投意合,鱼水合欢的理想境界。”、“因为我的内心一直涌动着爱的激情!是爱的情感营造了这个教学氛围,是爱的情感才能达到这样的教学境界。这里有学生对老师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这里有学生对学习的爱,对动物的爱,对探索的爱;这里有老师对对语文教学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这是师生互爱的情感双向交流、共同升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整个课堂逐渐构成了一个‘情感心理场’,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不得不受到感染和教育。”
10、后进生爱在鞭策。教师在处理某些后进生的问题时,如果能从善意的愿望出发,有力地鞭策他们,必将形成一种精神渗透力,使那些不思进取、丧失自信的学生重获前进的动力。这说明,教师在恰当的时候运用鞭策的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这远比惩罚来得更深沉、更强烈、更有力。“家访能拉近老师与家长间的距离,只有家访,学生和家长才会把老师当作朋友,才会说真话。”尝到家访甜头的桂贤娣乐此不疲,从教30年没有间断过。在实践中,桂贤娣形成了“生进师访”的特色,即“学生进步了,我就家访,再进步,我再家访!”激励性家访成为一种鞭策,也成了学生的一种荣耀。
听完桂老师的报告,我们不得不说:桂老师是个用心的老师。唯有用心才是桂老师成名的秘诀。桂老师关于孩子的五句话总结便是她送给所有老师的金玉良言,桂老师说:什么是孩子? ……孩子就是初生牛犊不畏虎;孩子就是……七八九嫌死狗;童言无忌是孩子;想像力丰富是孩子;扯谎都不晓得变一下……是孩子。
“孩子需要教师给予快乐,当教师也让我很快乐。当一名教师离开了讲台,他的职业生涯就到了尽头。我不想失去快乐,更不愿我的学生失去快乐。”桂贤娣说。愿我们所有的同仁都不要失去这种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