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8)班 班级网站欢迎您
用户登录
 
班级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是:班级网站>家校沟通
在校霸道在家乖,孩子是“两面派”怎么办?
作者:胡慧婷 日期:2023-10-09 点击次数:

      老师,我儿子在学校蛮横,霸道,上课接话,聊天,在老师眼里就是个坏孩子,但在家里帮我做家务,和我说心里话,体贴我,关心我,学习成绩也不错。我也一直和他沟通要改掉在学校的坏习惯,可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效果一般。我想这是需要老师配合的,但并不是你和老师沟通了,老师就能够积极配合,即便配合也需要孩子自身的改变。也许是我们做家长的太着急了,要改变孩子,还得慢慢影响。其实我说得好,做得一般。怎么做才能更有效呢?

     从家长的表达上看,这是一位懂得思考的家长。纵使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但她并没有否定孩子——“我儿子在学校蛮横,霸道,上课接话,聊天,在老师眼里就是个坏孩子”。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都受不了。但这位家长却仍然肯定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在家里帮我做家务,和我说心里话,体贴我,关心我,学习成绩也不错。”可见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是畅顺的,亲子关系不错。但问题是,为什么在学校的“坏习惯”就改不掉呢?


“蛮横,霸道,上课接话,聊天”,这些表现背后,孩子要表达的是什么呢?也许这些正是孩子获得满足的表现方式,他就是要在那些个认为他是“坏孩子”的老师面前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家长的表达中,有一句话值得关注:“我想这是需要老师配合的,但并不是你和老师沟通了,老师就能够积极配合,即便配合也需要孩子自身的改变。”我们来分析一下,“我想这是需要老师配合的”——不错,有老师配合,家校联手当然效果显著。家长并没有表达他是否已经与老师沟通过,但却下了一个结论:“但并不是你和老师沟通了,老师就能够积极配合”,似乎对老师的期望不大。最后,家长又把问题归结于孩子——“即便配合也需要孩子自身的改变。”绕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地。这么说来,到底是谁的问题呢?


其实,家长通过对这个困惑的表述,已经梳理出的问题所在,正如她自己所说的:“也许是我们做家长的太着急了,要改变孩子,还得慢慢影响。”的确,要改变孩子就得先改变家长,先把家长的“太着急”放下,然后,要把想法变成行动。这位家长本来智慧具足,也知道解决问题的方向——需要与老师沟通。但关键是有没有行动呢?将心比心,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积极和老师沟通的话,凭什么要求老师能够积极配合呢?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改变,只一味的“说得好,做得一般”,凭什么要求孩子改变,成为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呢?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各式各样的问题出现,所以很多家长总是显得非常焦虑。


育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痛并快乐着,累并快乐着。



附件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