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五(5)班 班级网站欢迎您
用户登录
 
班级介绍
 
您现在的位置是:班级网站>家校沟通
家校合作(一年级)
作者:蒋丽玉 日期:2020-10-14 点击次数:

刚刚教完一年级,记录一下一点思考。

作为年轻教师,新接到一个一年级的班,就意味着要去面对40多个全新的家庭。一年级孩子年纪小,不太会表达,对教师的话比较听从,处理孩子的问题会更好沟通。而一年级家长们则不一样,他们对小学首先是充满期待的,因为只有从小学开始,孩子才算正式地踏上了求学之路,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其次,一年级家长们又会有怀疑、好奇等情绪,独生子女的家长们坚守着自己小学生活的经验,二孩家庭的家长们对小学的学习又有一定的认识,所以家长们一定会有一些固有的想法,甚至对年轻教师的班辅工作有一点审视的感觉,这一点年轻教师们一定要清楚。

因此,在一年级建班之际,面对复杂的家长工作,年轻教师更应该花时间好好地调整心态,尽快找到和家长和谐相处的渠道,以尽快地把家长变成班级建设的帮手。

一、见好第一面:

开学报到,和家长们的第一次见面,也许会有点匆忙,但是一定要精心准备,给家长留下专业的印象。当然,从工作实际来看,这样的准备包括很多方面:

第一,思想准备要扎实。接班前一周的紧急补课,向更专业的人学习,可以找到教过一年级的教师们讨教,也可以购买一定的专业书籍进行学习,还可以去逛逛一年级家长群、家长论坛等等。这一周的学习重点是发现一年级普遍关注的现象,了解家长们一年级主要关注的内容是什么,知己知彼,当然可以抢占先机,避免后面被家长问得哑口无言。除此之外,如果是刚刚毕业的老师,更要抛开自己的年龄局限,不要觉得自己第一次接班,而应该拿出一种专业的态度来,在家长面前从容不迫,因为你是有备而来的。

第二,现场准备要周全。对于和家长们第一次见面的地方,要拿出相亲的架势出来,把自己打扮得体,把现场打扮得干干净净、亮亮堂堂,提前策划一下第二天报到的具体流程,及时建立起家长qq群和微信群,多在脑海里过几遍现场安排,预想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比如临时的座位怎么安排,告诉家长只是暂时的,明确座位不固定;遇到孩子哭闹不肯进教室,是不是可以提前准备一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赶紧和家长协商。除此之外,报到时和家长的接触肯定是短暂而忙碌的,有时间的话,尽可能多了解一下家长和孩子,问一些你感兴趣的问题,大概观察一下这个孩子和他的家长,在脑海里也建立一个初印象。其实,把这个工作做好就是得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在我们当时报名的时候,临时通知第二天要发书,我们就去买了一个小小的彩带回来,给每个孩子的书都捆在了一起,整个教室摆满了书非常整齐好看,家长们带着孩子进来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老师的用心,细节不要太多,一两个就行,越是挑剔的人越是能察觉到这些细节,对我们自己而言想得细致一点总是好的。

二、开好第一次家长会。

开学报到日的接触肯定是短暂的,下一次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就是开学的第一次家长会,这一次的交流肯定要聚焦在一年级的学习生活须知方面。

为了开好这一次的家长会,我们还是可以提前做好调研。利用微信群、QQ群、问卷星等渠道可以收集家长们的建议,看看自己班上的家长们最关心什么问题,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问几个家长,做个采样调查也可以,我个人更推荐第二个,避免问题太多,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建议没有得到反馈,这几个随机采样的家长也可以作为老师心中家委会的预备人选。收集上来的问题以及学校的统一安排内容都可以放在这一次的家长会上。

在家长会当日,班辅老师可以从学校情况、教师情况、一年级生活、一年级学习、家校配合等几个方面对来安排发言内容。学校本身已经有一定的名气的话,可以略说,反而让人感觉谦虚。但是教师的情况就可以显示一下自己的优势,说说自己的特长,说说自己的荣誉,说说自己的育人理念,都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迅速让家长记住这个老师的亮点。一年级的习惯培养其实才是这次家长会的重点,这时因为已经有了前期调研,完全可以做到有的放矢,解决家长们最关心的饮食、上下学、课间安全等问题。

最后一个家校配合环节也非常重要,因为有了对家长的了解,可以发出组建家委会的倡议,让有意向的家长先参与到班级建设里来。更要把以后家校配合容易出矛盾的地方,比如调座位、学生相处、填报表、安全平台等内容先告知家长,以免后面家长不清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三、走进家长:帮手不是对手。

因为现在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诸多关注,导致家长们对学校的工作也比较敏感,甚至教师们也会觉得家长不好相处。其实,家长会之后,我们和家长的交流主要就在线上了,现在微信非常方便,每周分享的照片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小学的生活状态,不排除家长们在幼儿园养成了随时看监控的习惯,班辅老师尽可能地把每个孩子都拍进去,避免矛盾。

接下来的日子里,班主任完全可以加上家长们的好友,了解家长们和孩子相处的状态,也可以看看家长对孩子读小学是一个什么反应,也能大概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和关心程度。

这个阶段的交流,主要是借好家长的力量,尽快让孩子适应小学的生活。随后的一个月都是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磨合的过程,以下几类孩子在家校沟通方面需要花更多的时间:

第一,调皮捣蛋的孩子,这类孩子受宠爱的比较多,因为在家比较随性,长辈们对他比较宽容,孩子肯定会个性张扬一点,喜欢动手,但是也知道自己不对。比如我们遇到的一个号称是全幼儿园最调皮的男孩子,在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坐不到三分钟就开始东摸西摸,随意下位,下课疯跑,只有和他的家长定时交流,问问看,他们在家里是怎么奖惩和引导孩子的。多给家长反馈孩子的在校表现,再替他们想办法,当然也要提出我们的要求等等,把他的家校教育尽快统一起来,耐心引导,他才会向学校规范慢慢靠拢。

第二,乖张戾气的孩子。这类孩子更多地出现在单亲或留守家庭里,因为亲密长辈的缺失,他们往往比较敏感脆弱,一个不小心可能就踩到他们的地雷了,吵架、打架的情况也会比较多。这些孩子甚至家长都是非常敏感的,和他们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宽容一点,多偏疼一点,多关心一点,卸下他们的防备心,建立起彼此信任的纽带,以后班主任的劝导才会奏效。

第三,家长不管的孩子。这类孩子大多乖巧安静,一开始并不会显现问题,他的家长多半把孩子托给了辅导班,也不会主动联系,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这类孩子一定会引起班辅老师和科任老师的注意,甚至成为以后每每想起最头疼的那个。因为你会发现他们太不起眼了,班主任对他们的家庭也是一片空白,只有遇到事情发生之后,好好地找到他们家长长谈一番,告知班主任对他们的持续关注,再替他们想想办法。

因此,一年级家长是班辅工作里非常重要的帮手,他们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告诉班主任自己孩子的性格脾气,能处理孩子情绪和思想上的很多问题,一年级班主任多多地了解家长,会让班辅工作开展得更顺利。

四、换位思考:细致不急躁。

在日常的家校交流中,作为年轻教师,我更感觉到应该立足于自己的专业角色,多多进行换位思考,坚持细致不急躁。

在家长面前处理学生矛盾的时候,一定保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和包容,对家长多一点实际性的指导。遇到越是棘手的突发事件,首先保证孩子的安全,然后复盘整个事件的原委,划分当事人的责任,处理完孩子的情绪问题之后,再把事情完整地告知孩子家长,说明班主任的处理办法和后续需要家长配合的地方。

在日常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上,也要做好耐心的解释和沟通。经常站在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可以消除家长对年轻教师的偏见。

五、发展目标:术业有专攻

一年级的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说一千道一万,还是要回到教师的本职工作——教学上来,毕竟家长们最信赖的还是一位严师。

这里的“严”指的是要求,而不是态度。保持严格的要求,是得到家长认可的关键。

这里的“严”也应该可以指教师对自己的要求,作为年轻班主任,不论是在自己的专业上还是在班级管理上都应该有比较高的追求和严格的要求,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

综上所述,一年级带班的年轻教师不必过于担忧,放下心理优势,向身边的优秀同事多交流学习,树立好的教育目标,踏实工作,细致照顾教育孩子,一定会赢得家长们的认可的。

最后,推荐几本好书吧,喜欢的亲不要忘记给我点赞~~有问题私信会回的,爱你们!

1、卓立,《欢迎来到一年级》(非常实用的一年级入学教育指南)

2、杉山正一《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与技巧》(古老而实用的班主任手册)

3、王晓春《问题学生诊疗手册》(应对问题学生方法指导)

4、成尚荣《儿童立场》(全新的育人思路)

5、(美国)尼尔森 《正面管教》(家庭教育的良方)


附件

     
    常州市武进区牛塘中心小学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