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破旧的电动三轮车上下来一位身材矫健的老人,那因风吹日晒而黑红的脸上挂满了担心,离老远就朝我喊,“孩子是不是闯什么祸了?”“没有,他在学校表现得好着哩,我来给您汇报一下。”“哦”,那因担心而褶起的皱纹,渐渐舒展开来。
跟着她走进屋里,惊讶的是,除了我想交流的这个孩子,还探头探脑地藏着班级里的另外三个孩子。哦,这家有四个孩子,同时在我的班里。她四个儿子的孩子都在这里。欣喜可以省事一次访四个家长的同时,心里暗暗佩服这位70多岁的太太。
我了解到,这是她的两个孙子和孙女。有一个孩子的妈妈早逝,还有一个离异,平时都由她照顾。环顾四周,一大间破旧的房子,用纸箱和空心砖做隔板,家里却井井有条,一尘不染。平时自己要种五亩地,养三十多只羊,根本无暇整理家中,好在这几个孩子早当家。说着,我看到一个孩子端来了稀饭,另一个孩子开始摆碗筷。我想,这是任何一个家长想感受到的温暖体贴。
“您舍得他们干活吗?”
“怎么不舍得,将来长大独自生活了,就知道我让他们做这些事的重要了。我老了,不能养他们一辈子,得靠自己。”
她还告诉我,自己没上过一天学,饱尝了生活的艰难困苦,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我看到这样一个细节,当孩子们趴在那里写字的时候,老太太提醒着他们的坐姿,这是家庭教育里应该有的“细节”;当孩子们在盛汤时不小心往外溢时,老太太提醒着倒茶、盛汤不能太满。这也是家庭教育里不可缺少的“和风细雨”。
身教重于言传。从这四个孩子身上,我仿佛还看到这位70岁老太太身上的那种不服输精神